冬天,最宜在一壶酒、一炉火、一本书的世界里,把身体与心境舒展开来,去感受光阴之静好。
掩一切喧嚣于门外,拾一味清趣自吟哦间。
本期诗巷想要跟大家分享一首陆游所写的《初冬》。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写尽了冬日的美好,其中有生动的画面,亦有丰富的情感,句句经典耐品,让人读后忍不住称赞。
初冬
宋·陆游
落叶窗前已作堆,地炉微火拨残灰。
梦中无祟败蔬圃,饭后有歌夸芋魁。
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
更宽十日可闲出,会挈一壶寻早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陆游的诗无论是在意境的塑造方面,还是在语言的锤炼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
诗家评价陆游的诗说“其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陆游的笔下,韵味味朴素恬淡的田园诗作也颇具数量和分量。所以,陆游的诗作是集多家之优点的。
相信大家也和诗巷一样,对陆游退居山阴后所写的那些田园诗作尤其钟爱。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初冬》就是陆游退居山阴后所写。
诗的首联由景语下笔,在呈现画面的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切住了题目:落叶窗前已作堆,地炉微火拨残灰;窗前的落叶已经堆积得很多了,作者围着火炉,拨弄着里面的残灰。
初冬时节,还存有秋天的影子,而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但选用了典型物象“落叶”,还外加“成堆”一词对其予以形容,这样一来,首句的切题效果在显得更加鲜明的同时,诗中的初冬的气息也得以更加饱满的体现。
因为天气转凉,故而也便有了后一句中的“地炉”,这是前后句之间的脉络联系所在。
“地炉微火拨残灰”,在这一句中,作者围炉拨火烬的形象被栩栩如生地临摹于纸上。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炉火是“微火”,它并不旺盛,但却能温暖人的身体,能够将珍贵的暖意传递到诗中,进而让读者感受到。如此韵味与意境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诠释呢?
颔联将笔触继续放在人物上面:梦中无祟败蔬圃,饭后有歌夸芋魁;在梦中,作者梦到自己园中的蔬菜长势尤其喜人,而在饭后,作者则会唱着歌去赞美芋头的美味。
和首联相比,颔联又增添了不少的生活气息和欢愉之味。
前一句是作者对自己梦境的一个简单描述。“祟”在这里指对菜园不利的一些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比如杂草等。“无祟”二字充分呈现出蔬菜旺盛的小园景象,不过菜园的这一景象出现于作者的梦境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很显然,它说明作者与“蔬圃”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情感,说明作者平时在“蔬圃”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说明作者做梦都希望自己的“蔬圃”能够获得丰收。
稍加细品我们就会发现,“饭后有歌夸芋魁”其实就是对前一句的一个有力印证。因为“蔬圃”“无祟”,所以作者才有美味的“芋魁”去品尝,所以他才会去将一个“夸”字用在句中去呼应前文。
而这个“夸”字不但说明作者的蔬圃已获丰收,它更是结合“有歌”一词把作者可爱的形象与欢喜的心情也都充分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颈联荡开一笔,又写到了自然之景: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远处传来袅袅的清笳之声,催促着黄昏的到来,那天空的雁字也将冬日的寒意带了回来。
将人物暂时框于画面之外,借耳边的“清笳”与眼中的“新雁”拓开空间,把一幅清寒、寂静且又高远的画面予以裁剪。
在颈联中,作者采用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近景与远景相兼顾的写作手法,使得我们眼前的画面更具生动性。
清笳打破了黄昏的寂静,却又让这黄昏显得更加寂静,“新雁”拉近了画面镜头,却又让这画面空间显得更加宽广。
品读颈联,会让人的内心澄净而又清透,就仿佛自己置身于冬日的旷野之中,呼吸到了来自于冬天最清甜的味道一样。
“更宽十日可闲出,会挈一壶寻早梅。”,再过十日就可以悠闲地外出行走,携一壶美酒去探寻梅花了。
尾联再从实景转换到虚景,通过作者的内心期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幅画卷。
我们都知道陆游与梅花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而他也是有名的“咏梅”诗人。初冬无梅,但作者心中有梅,这就足以证明陆游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尾联的描写,把作者期待访梅的心情和他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皆体现得淋漓尽致。
梅花本就高洁,而作者最后对梅花的特意“植入”,也无不将他淡泊高洁、独守于世外的情操诠释与读者。
一壶酒,一个人,在冬日的林泉中、在探梅的小径上徐徐而行……。这个画面满是生活,满是诗意,也满是理想与情怀,它高度具备走进人心的力量的。
敬此诗人爱生活,敬此诗人不羡名,敬此诗人识清趣,敬此诗人善其身……,想必屏幕前的各位也是一样吧?
数将十日扶筇出,约与梅花共酌杯;读完一首,味留唇齿。